
5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IVD)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承办,MIR医学仪器与试剂协办的DeepSeek解码IVD行业新未来系列活动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知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头部企业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长安,围绕“AI在IVD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实践”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思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学术分享环节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IVD)分会副秘书长马延尚女士担任主持人,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医学部副主任、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徐峰教授致辞。
会议之初,徐峰教授向与会嘉宾介绍创新港基本规划,涵盖基础研究、企业联合实验室建设及对IVD企业的赋能方向。他指出,西安交通大学在赋能企业上具备独特优势,如拥有国家级医工平台、政策扶持、优质人才培养体系,且生物学工程与工科、医学深度融合。同时,徐峰教授谈到AI打造应用场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期待通过合作反哺企业,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IVD)分会陈军秘书长在致辞中首先表示了对与会嘉宾的欢迎,指出AI与产业发展结合、企业研发应用AI工具是当下热点与趋势,此次活动是首次与学校正式合作。他简要介绍了会议筹备幕后情况,感谢各方对活动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致辞过后,精彩纷呈的演讲报告环节紧随而至。在医疗数智化转型的趋势下,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呼吸道事业部副总经理杨逸帆先生围绕《基于商业需求下的数智化创新》分享成果。面对传统医疗模式下的呼吸道防控困局,圣湘生物推出三端合一解决方案,以医院为支撑,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打造城市3小时“互联网+医疗”检测服务网。该方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范例。
苏州缔因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胡杰博士进行了题为《BT+IT:AI在IVD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实践》的分享。他指出,GeneT大语言模型可将真实临床样本中致病变异识别率提升至98%,DeepSeek模型能让测序数据处理效率提高3倍。通过3个案例,胡杰博士讲解了复杂样本前处理和检测的困难性,阐述了核酸提取在“方法新”“防污染”“易操作”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及缔因安在此领域的独特长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信息化小组组长袁旭在《人工智能——智慧实验室的未来》中,介绍了同济医院检验科打造的全国首家实验室AI智能助手“问问同检”。他展示其在实验八大应用场景中的强大作用。袁旭指出,大模型需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践”,正面临医院数据标准化、模型监管、医生信任度等现实挑战,而完整智能诊疗系统的实现,仍需行业长期积累的数据、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
硕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郑燕萍女士在《医疗场景下的AI本地化部署》的分享中,强调了在智慧医疗建设过程中亟需的全局视角,介绍了涵盖HRP系统资源优化、EMR系统临床决策支持及LIS系统融合应用的整体化解决方案,即“产学研用联合做创新”和“围绕场景指引做转化”。她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AI在为医院建设、企业管理革新方面的深度赋能。
西安交通大学徐峰教授以“AI赋能学科交叉创新与转化”为题,汇报了在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领域的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传统学科界限已难以满足现代医学发展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徐峰教授通过科学发现、产教融合、Vision三个方面展示AI赋能学科交叉驱动创新与转化,并将相关探索总结为三大世界融合理念 —— 跨界融合的思维方式、团队协作的强大合力、拥抱前沿的敏锐触觉,其理论与实践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认可。
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围绕“从‘产学研’切入,DeepSeek对IVD行业带来的影响”“未来2-5年内,哪些场景将率先跑通AI+IVD的商业闭环,最可能因DeepSeek实现指数级增长”等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对嘉宾提出的困惑作出了耐心解答。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wRx9diVwXC32N0Vv8O1g?scene=25&sessionid=263569909#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