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下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一科主任孙阳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缑水平教授一行来访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以下简称“平台”),双方就心脏信号、脑电信号穿戴传感技术研发、临床应用及产学研协同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由平台智能穿戴监护与电磁诊疗团队负责人、电气学院教授李江涛主持,平台科研服务与产教融合主管周雯参加座谈。
周雯代表平台对孙阳主任、缑水平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平台建设最新进展。平台自2023年获批建设以来,坚持医工结合特色,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已组建20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成效渐显。平台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医院的深度合作,引导各攻关团队研究并解决临床真问题,加速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为医疗服务的精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全方位服务。平台在心脑血管诊疗领域,将精准对接政产学研用金各方资源,积极推动智能穿戴设备、用药预警模型等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助力心脑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
缑水平教授重点介绍了团队围绕冠心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开展的创新研究。该研究聚焦于临床中长期用药场景下的复杂风险预警,通过整合多维医疗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监测体系。团队利用先进算法实现了跨模态数据的深度解析,着力挖掘药物相互作用与个体生理特征的动态关联,为不良事件的早期识别提供技术支撑。目前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正协同医疗机构推进临床验证与系统优化,未来有望为冠心病患者用药安全管理和个体化诊疗方案制定提供创新工具。
孙阳重点介绍了团队在心血管诊疗领域的前沿探索。在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方向,团队聚焦新型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发,致力于突破现有诊断窗口期的技术限制;针对脑心交互机制,研究通过多模态数据整合,系统解析神经活动与心血管功能动态关联的分子通路。此外,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协同攻关可穿戴心脑电同步监测技术,着力解决微弱信号采集与多源信息融合的关键问题。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用药安全预警模型已进入算法优化阶段,旨在构建动态风险评估体系,为老年患者精准用药提供循证支持。
李江涛重点介绍了团队在心脏电-机械生理信号非接触式同步采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团队已积累一定规模的多源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初步实现心脏状态的精准筛查与分类识别,系统性地展示了心脏信号与脑电信号多模态融合分析的创新成果。团队将通过扩大样本采集规模,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与泛化能力。
会上,三方聚焦便携式心脏信号、脑电信号采集、多模态认知评估等关键技术,航天学院徐业银副教授、人文学院吴雪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郭璋副教授、西安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支伟伟主任、金华市中心医院电生理科俞剑昀主任等成员分别从技术研发与临床实践角度展开深度讨论。
会后,孙阳一行参观平台智能穿戴监护与电磁诊疗实验室。

团队简介:智能穿戴监护与电磁诊疗团队主要研究心脑血管多物理生理活动的产生及时空耦合特性,并通过关键电信号的采集技术与处理算法攻关,开发小型化穿戴式智能心脑血管健康监护与诊断技术与设备。现已成功研制穿戴式脑电采集设备、穿戴式无扰心电衣、ECG-SCG联合监护设备、高密度喉肌电设备、便携式X射线影像仪、动态血压仪等系列设备。